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國際兒童人權日簽訂兒童人權公約 柯文哲:共融式遊具的發展 北市領先全臺

  • 發布機關: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

臺北市長柯文哲在11月20日「國際兒童人權日」,出席信義區中強公園改造更名為象山公園的啟用儀式,除與社區小朋友們一同體驗園內兒童遊樂場的共融式遊具,玩得不亦樂乎外,並擔任兒童人權大使,簽訂兒童人權(從遊戲權出發)公約。
柯文哲表示,坦白講,他當時站在議會質詢臺上接受質詢時,第一次聽到共融式遊具,他還不曉得那是什麼,不過他在了解之後,就交代工務局要把這個做好。
柯文哲接著說,臺北市有很多公園,公園是「都市之肺」,總是要進行更新,市府在公園更新的過程中就在想:我們臺北市的二代公園必須具有哪些條件?第一,它當然是居民休憩的環境,最好還要有主題,最後是要能夠達到生態的要求。象山公園以前是三張犁靶場,經過這幾十年下來,已經變成居民一個很重要的休憩場所,所以市府在改造中強公園為二代的公園時,在整個公園設計,導入的主題就確定是「樹蛙、綠意、水生活」,最重要是樹蛙,所以從象山公園一直到捷運象山站,都是用樹蛙當主題,這個樹蛙是臺北市特有的品種,當時2017臺北世大運在選吉祥物時,有臺灣熊、樹蛙,因為熊比較好做造形,所以最後黑熊就脫穎而出,但樹蛙當年是也有進入最後勾選的階段,雖然牠沒有成為臺北世大運的吉祥物,但是還是能成為象山公園的主題。
柯文哲說,二代公園除了要有主題以外,還要有共融式遊具,在設計象山公園之初就詢問公民團體的意見,把共融式遊具導入公園規劃。事實上,臺北市目前已有6個共融式遊具的公園,包括榮星公園、大佳河濱公園、中研公園、碧湖公園、士林4號廣場,今天象山公園是第6個有共融式遊具的公園,如果以全臺灣共融式遊具的發展,臺北市是領先的。
柯文哲表示,今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,在1989年11月20日,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,將11月20日訂為國際兒童人權日,所以希望透過象山公園兒童遊樂場的開幕,呼籲大家重視兒童的人權,保障兒童的人權,最後希望臺北市民,坐捷運到象山站時,就可以看到樹蛙主題站,走到象山公園更可以看到樹蛙主題的公園,再往上走就到了適合休閒娛樂的象山登山步道,大家有機會就可以好好使用。
柯文哲在活動結束後接受媒體聯訪,有關媒體詢問象山公園是第一個完工的臺北市二代公園,代表了什麼意義?柯文哲在回答時表示,其實現在的公園會儘量引進共融式遊具,現在的塑膠遊具,媽媽們都很反對,所以象山公園施作共融式遊具,在設計時也找了公民團體一起參與,這個遊戲場的設施連身障及長者都可以使用;第二點整個公園設計都考慮到生態,公園都是採用透水鋪面、底下設有滯洪池,在鋪面還沒蓋上去的時候,他曾經來看過,底下真的有滯洪池的設計。所以在滯洪池旁邊的氣溫,一定會受到控制,在下雨時水會進去,太大陽照的時候,水會蒸發上來調節氣溫,所以它是生態的共融式遊具。柯文哲說,坦白講,這個公園花了8千萬元,花了這麼多錢當然要很好,而且它是以樹蛙當主題,所以路燈等很多設施上都會有樹蛙的圖案,所以這算是樹蛙的主題公園。
至於媒體詢問,目前有全市公園汰換為二代公園的時間表嗎?大概還要多久?柯文哲表示,臺北市的公園慢慢都要有這個概念,要有主題、共融式遊具、要達到生態的標準等,有經費就會一個一個慢慢做下去;媒體詢問最後跟小朋友的關係很好是在拉攏小朋友?柯市長笑答,小朋友又沒有選票,他接著說,如果我們沒有小朋友,國家就沒有未來,所以坦白講,有時候在整個社會福利上,小朋友要優先處理。